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是水环境保护的一道防线。连日来,通过粪口传播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,针对专家的这项研究,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消杀力度,防止病毒通过污水传播变得至关重要。
“以前,我们对粪大肠菌群检测指标的检测频率是一周一次,或者是一周两次。但在疫情期间,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检测。我国废水排放标准的粪大肠菌群指标为1000个/L。现在,我们的检测指标一般不会超过100个/L。"蔡映如说,通过实验检测水质中粪大肠菌群数量,为生产部门提供数据支持,便于他们及时调整次氯酸钠的投加量。“控制次氯酸钠投放量,是保证水质达标的一项有效手段。"
据了解,监测“余氯、粪大肠菌群"两项特征指标,如果用传统的手工监测方法,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再到出结果,时间周期长且存在病原体二次传染风险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
1、狠抓生产运行环节,做好化验监测,严格执行采样,加大化验频次,及时掌握生产数据,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工艺。
2、强化消毒管理,定时对进水泵房、格栅间、脱泥车间等构筑物进行消毒,确保通风、除臭设备24小时运行。
3、做好出水消毒,采取投加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等措施,延长处理时间,增加处理次数,确保出水达标。
“疫情发生后,各部门、医疗机构以及居民家中的消毒液用量激增,导致污水中余氯含量增加,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产生了作用。对此,我们加强了余氯检测,确保了生化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。同时,我们通过调整工艺参数,增加曝气时间和处理次数。"为做好污泥转运,产生的污泥都由专人使用专业车辆,托运至地点,中途杜绝与人接触,防止污泥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外溢而造成传播感染。
做好生产的同时,污水处理厂加强了厂区及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,严格落实进厂登记、测温、消毒等措施,要求一线工作人员须穿防护服,佩戴护目镜、口罩、手套等防护用具,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及生命。同时,每天对办公楼、生活区、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等区域进行2次防疫“消杀灭"工作,确保厂区环境卫生。
微信公众号
移动端浏览